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高职精细化工技术专业学生放大意识的培养<sup(2)

来源:精细化工中间体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0-12-16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2.2 学习者专业认知结构及分析 从一个精细化学品的研发过程来说,一个正确的专业认知结构包括实验室小试、中试放大、工业化生产三个方面,学习者对于

2.2 学习者专业认知结构及分析

从一个精细化学品的研发过程来说,一个正确的专业认知结构包括实验室小试、中试放大、工业化生产三个方面,学习者对于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连续缺乏正确的认识,很多学生认为实验室的瓶瓶罐罐就是精细化工产业的全过程,就是学习者专业认知的典型体现。总之,学习者尚未形成正确的专业认知结构。

2.3 学习态度分析

学习者中有普高毕业生,也有中职毕业生。对普高毕业生而言,由于没能考上本科院校,情绪低落,有自卑感,但由于在自主招生时学生对专业已经有过一定的了解,此部分学生对专业学习有一定的兴趣。对中职毕业生而言,中职阶段的学习偏重于填鸭式教学,缺乏自主学习方面的锻炼,而且在中职阶段时专业选择盲目,专业学习兴趣较低。

2.4 学习风格分析

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可分为视觉型、听觉型、动觉型、触觉型、合作型和独立型六种类型,有研究对高职学生的学习风格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,从高到低排序为动觉型81.2%,触觉型78.17%,合作型76.15%,视觉型74.6%,听觉型73.68%,个人型69.28%。分析上述数据,可以看出高职学生中动觉型、触觉型和合作型处于绝对支配地位,也是学生喜欢使用的学习风格[9]。

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学习者经过前期专业知识的学习、专业技能的训练,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室小试能力。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设备、流程相对比较直观,经过前期始业教育和工厂参观,学习者对精细化工产品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也有了一定的概念,这一点在以后的实习工作中会得到进一步加强。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最为薄弱的正是中试放大环节,此环节是联系实验室小试和工业化生产之间的纽带,注重学生中试放大能力培养,使学习者建立正确的专业认知结构,学生就可以充分发挥在操作技能上的特长,在未来的工作中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,学习者将不再将自己的工作视为简单重复劳动,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。中试放大环节中的 “放大效应”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,经验的积累对中试放大成功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,在学习者现有的专业基础上进行中试放大意识的培养是完全可行的。虽然,中职毕业生在专业技能、逻辑思维上略有欠缺,只要在课程难度上略加调整,也是完全可行的。中试放大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习者的实践、知识运用能力,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也比较适合此能力的培养。总体来看,在高职层面,重视中试放大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和完全可行的。

3 中试放大意识的培养策略

3.1 课程内容的设置

课程的任务设置思路如图1所示。精细化工技术专业的首岗为化工工艺技术员,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主要体现在实验室小试、中试放大和工业化生产三个层面,此职业能力的定位与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过程是吻合的。

针对中试放大层面,主要包括合成工艺的优化与放大、反应器的优化与放大和辅助设备(输送设备、换热设备和分离设备等)三个方面,这三个方面也基本构成了课程教学内容的核心框架。合成工艺的放大是在小试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,深入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规律,预估产生放大效应的原因,并在中试放大试验时采用合理的方法消除放大效应的影响。反应器和辅助设备的放大应事先采用模拟软件对设备尺寸、热负荷等参数进行预估,从而在中试放大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,缩短中试周期,降低各种不必要的损失。以此为依据,课程内容的设置如表1所示。表1中, “有机合成工艺优化”模块内容侧重反应规律的实验室小试探索,“有机合成反应的中试放大”侧重在小试试验基础上的中试放大,“化工设备的优化与放大”侧重反应器、输送设备、换热器、精馏等设备的优化与放大。

图1 课程模块设计思路Fig.1 Curriculum design

表1 课程内容设置Table 1 Curriculum contents design序号 内容模块1有机合成工艺优化2有机合成反应的中试放大3化工设备的优化与放大

3.2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[10]

将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教学任务,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,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如 “输送设备的优化与放大”是课程的一个教学任务,应用流程模拟软件模拟流体输送过程,学生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教学任务。

教学过程的组织以 “信息技术与课程课内整合教学模式”为基础,以 “信息技术与课程课外整合的教学模式”为重点。课内主要讲解教学项目实施方法、资料查阅方法以及完成项目的基本流程等内容。课内讲解要把握度,学生通过课内学习可以完成一些基本工作,但若要把教学项目做好,必须要在课外投入大量的时间,翻转课堂、自主学习等教学组织形式能得以顺利实施。

文章来源:《精细化工中间体》 网址: http://www.jxhgzjt.cn/qikandaodu/2020/1216/493.html



上一篇:化工合成技术在精细化工产品生产中的应用
下一篇:灌云:人才集聚成就百亿精细化工产业

精细化工中间体投稿 | 精细化工中间体编辑部| 精细化工中间体版面费 | 精细化工中间体论文发表 | 精细化工中间体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精细化工中间体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